网盛特卖
生意经 > 智库 > 物流百科 > > 《物权法》对货物留置权的影响

《物权法》对货物留置权的影响

  (一)对航运实务中留置权条款的分析 

  在航运实务中,提单或租船合同一般都对承运人或出租人的货物留置权进行明确约定,约定可以对运费、空仓费、滞期费、共同海损分摊和货方其他应付费用,行使货物留置权。例如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提单、“金康格式” 提单均有类似条款。根据租船合同签发的提单中一般还订有并入条款,将租船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并到提单中。这种约定属于英国法上的约定留置权。在我国,由于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当事人的约定不能产生留置权,但这种条款也可以起到证明没有约定不得留置货物的作用。另外,在《物权法》实施之前,由于货物留置权必须按照《担保法》的要求基于同一合同关系产生,这种条款可以在当事人间对履行非同一合同关系产生的相关债务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例如,承运人也可以用类似条款约定因托运人之前航次所欠运费到期未清偿而对本航次所运货物进行留置。只是这种条款的约定只能适用于合同当事人之间,不能对抗第三人,不是法定担保物权。其性质属于约定的债的履行行为内容。即使在《物权法》实施后,商事留置权不再要求必须基于同一法律关系产生,这种条款仍如上述可以起到对相关债务履行的约束作用。例如,托运人对承运人所负债务未到期,当托运人商业信用恶化可能影响到债权的实现时,可以通过这种条款的约定,因未到期债务对货物进行留置。同理,这也不是法定担保物权,不能对抗第三人。 

  (二)对留置的货物与其担保的债权有牵连关系的影响 

  《海商法》第87条对货物留置权(lien on cargo)的定义是:“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运费、共同海损分摊、滞期费和承运人为货物垫付的必要费用以及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其他费用没有付清,又没有提供适当担保的,承运人可以在合理的限度内留置其货物。”由于《海商法》只规定了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产生的货物留置权的债权内容和留置条件,其他条件须适用一般法。在《担保法》背景下,货物留里权的成立必须基于同一合同关系。 

  《物权法》实施后,随着对同一合同关系限制条件的放开和商事留置权的设立,加之《海商法》关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留里权的第87条并未明确规定只能在同一运输合同才能产生货物留置权,因此在《物权法》背景下,单就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而言,在合同主体为企业时,也已无需留置物与债权具有牵连关系,承运人可就不同航次、不同期租等情况的债权对货物行使留里权。同时,货物留置权的成立不再限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之中,范围将更为广泛。海上运输中的货物将成为担保更多海事请求权和更多其他民事债权的留置权的标的。为叙述方便,以海上运输中的货物为标的的留置权可以划分为海商法意义上的留置权与物权法意义上的留置权。即担保受《海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而产生的债权、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之收案范围的属于海商法意义上的留置权;担保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而产生的债权的属于物权法意义上的留置权。二者的标的都是海上运输中的货物,但如因实现留置权而进人司法程序,二者适用的诉讼程序法律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海商法》关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留置权的第87条中的“其货物”,根据司法实践的解释,指的是债务人所有的货物。 

  2001年7月《全国海事法院院长座谈会纪要》第4条载明:“但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的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可以在合理的限度内留置债务人所有的货物。”与沿海、内河货运中的“相应的运输货物”不要求为债务人所有形成鲜明对比。显然,海商法意义上的货物留置权应当首先适用《海商法》及有关司法实践解释。但这两种运输采用不同规定缺乏理论依据。 

  (三)对留置货物的地点的影响 

  关于海商法意义上的留置权留置货物的地点,有观点认为,由于《海商法》第87条规定在第4章第5节“货物交付”之中,而货物正常情况下应在提单或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约定的卸港交付,因而承运人一般只能在卸港留置货物,留里货物可以在岸上,也可以在船上,只要承运人能实际控制货物。同时认为根据《担保法解释》第111条:“债权人行使留置权与其承担的义务或者合同的特殊约定相抵触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承运人在装港留置货物和承运人承担的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的义务相抵触,由此也可以认定承运人留置货物的地点一般限于卸港。[7]但根据《物权法》第230条,只要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即可对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进行留置。特别是商事留置权的确立,连同一法律关系都已不再要求,而《担保法解释》第111条的规定明显是立意于留置权的产生必须基于同一合同关系的立法思想之中的。所以,根据《物权法》第178条的规定,《担保法》与《物权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物权法》。同理,《担保法解释》与《物权法》的规定不一致,无疑也应当适用《物权法》。另外,《海商法》将货物留置权规定在“货物交付”一节中,也可以理解为是体例安排需要,并未规定必须在卸港留置货物。特别是《物权法》关于放开留置权限制的立法思想非常明确的背景下,应当认为,只要承运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货物,即可因债务人未清偿到期债务而在包括卸港在内的任何场所留置其货物。 

  (四)对留置权范围的影响 

  以海上运输中的货物为标的的留置权中,留置权人和债务人通常都是企业,该留置权属于商事留置权,留置权的成立不需要基于同一法律关系,因而留置权的范围有了很大扩展。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承运人为留置权人。 

  具体事由包括:托运人未支付任何一个航次的运费、滞期费、空仓费和承运人为货物垫付的必要费用,托运人对托运物品叙述不当或私自托运危险物品致使承运人或其他货物、财产受损,货物以多式联运方式运输时由承运人收取的陆上运费或其他费用,或者对承运人有其他任何债务未按期履行,在货物所有权仍属于托运人时,承运人有权对货物进行留置;应由提单持有人支付的到期运费未付、或提单持有人对承运人有其他任何债务未按期清偿。承运人有权留置货物;货方未支付共同海损分摊费用,承运人有权留置货物,等等。 

  2.拖航承拖人为留置权人。 

  在拖带完成后,被拖货物所有人未支付拖带费用;或者无论是否支付拖带费用,只要对承拖人有其他任何债务未按期清偿,承拖人有权留置被拖货物,因为拖带货物属于合法占有。 

  3.救助人为留置权人。 

  救助作业结束后,被救助的货方应及时根据救助方的要求提供担保,否则船方应协助救助人对获救货物进行留置。当被救助货物因救助行为处于救助方占有之下时,无论货方是否提供救助费用担保,只要货方对救助人有其他任何债务未按期清偿,救助人有权留置被拖货物。 

  4.港口经营人为留置权人。 

  对于在港口及堆场内集散的货物,如果货物的所有人对港口经营人负有到期债务未能清偿,无论是何种债务,港口经营人有权留置在港口内集散的物。港口经营人一般是基于港口作业合同而不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对货物进行装卸等作业,并不适用《海同法》第87条,所以港口经营人对货物行使留置权在《海商法》中没有被要求作业委托人对货物有所有权。 

  5.其他民事法律关系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 

  其他民事法律关系的债权人一经合法占有海上运输中的债务人的货物,在债务人未清偿到期债务时,也可以对货物进行留置。 

  上述留置权人的债权如不属于《海商法》调整、不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之受案范围的,则为一般民事债权,其留置权即为物权法意义上的货物留置权;否则属于海事请求权,其留置权即为海商法意义上的货物留置权。 

关键词

优质好货 限量特惠